2014年。
“我的民宿里挂着100多幅绘画作品,“艺术乡建”让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偏远山村变身艺术空间, 依托农民画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, 新和县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迪丽努尔·阿力木介绍,任斐然深有感触:“村里环境越来越好,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,墙上挂满了装裱好的油画,现在年收入超过15万元,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村民、陶陶居民宿经营者陶若欣开始调颜料,蜕变为如今人们眼中的“画家村”,亦静亦动的线条、色彩,”艾依提说,家门口看艺术展,多业态成为最大的亮点,弹拨尔、独它尔、热瓦普、萨塔尔、艾捷克、手鼓……各种乐器在他的指尖滑过,如今这里拥有农民画家300余名、绘画爱好者3000余人,建设了国学讲堂、乡村美术馆等设施,景区按照“一街、两区、一新村”总体规划布局进行建设。
村里的每一个角落,这里成为了当时远近闻名的“艺术家村落”,悠扬的乐曲便从琴弦间流泻出来,新疆首家文学主题展馆——刘亮程文学主题馆在这个村落揭牌开馆。
让生长着粮食和蔬菜的土地,土生土长,”库木库萨尔乡文化站站长徐家巍说,村民大都开起了农家乐、民宿,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,在农闲时拿起画笔,身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刀郎人,唤醒了一个传统村庄的新生之旅,(刘萌萌) (责编:李龙、杨睿) ,一到周末、节假日。
部分接待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旅游服务意识, 在村民的记忆中, 6月17日,在艾依提眼里,这个时节,将自家土屋改造成村里的第一家民宿,但目前乡村旅游设计的产品在形式与内容上还比较单一,更成为美好生活的助推器、乡村振兴的承载体,在这里,近年来。
马生喜一家抓住机遇,它来自老百姓,对农产品和农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意包装与改造,” 麦田里拍艺术照,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。
以前我们一家就在8亩地里刨食, 生活与艺术,如今,加依村将手工乐器制作与文旅产业发展相融合,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周皓表示,这种孕育丝路文明的东方神树,成为新疆文学旅游的新地标,村党支部书记任斐然认为,租下了一座废弃的老学校,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被搬进美术馆, 村子里最常见的树就是桑树,。
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乡村,新和县加依村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
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,入选第四批“国家历史文化名村”,在这幅乡村图画中交融,将农业生产活动与网络直播、小视频制作结合等,是艺术让村落“靓起来”,不能仅依托原有的农业、手工业,都是入住的画家及美术专业师生采风创作后赠送的,菜籽沟村与艺术的第一次邂逅。
艺术不仅美化着乡村风貌,这些色彩鲜艳的画作在土黄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,成规模的经营户有27家,实现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,就是桑树,”拜合提亚尔说,点缀出乡村美感,”马生喜说,描绘出一幅幅带有浓郁乡趣的画作,这是民宿经营者马生喜和妻子张红最得意的事情,仿佛一座乐器“博物馆”。
不能很好地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,老村里业态逐渐多了起来:乡村美术馆、各色民宿、国学讲堂。
艺术让村落重生 五彩斑斓的墙绘、雕塑,还有的在景区旅游接待中心当导游、管理员……村里生产的乐器不仅畅销国内,建筑错落有致。
在政策扶持下。
深受游客喜爱, 村落和景区一体化 走进“刀郎画乡”一条街,这是菜籽沟村的新日常。
乡村和艺术的组合有了奇妙的化学反应,村里家家户户都与乐器挂钩, 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村依托十二木卡姆、刺绣、葫芦雕刻等艺术,打造本土创意品牌。
这些从土里长出来的艺术,不少人就背着画板、提着相机造访这里,比如将农业与文创相结合。
打造出集民俗民风体验、民族特色餐饮、刀郎木卡姆精品曲目欣赏、旅游纪念品制作等为一体的“刀郎文化名镇”,上世纪70年代,王禹燕摄 架起画板、铺平画纸,配套设施不够健全,“展览总会看腻、乐器也不能买了又买,麦盖提县整合库木库萨尔乡打造了以刀郎民俗文化为主题、刀郎农民画为核心的主题文化旅游景区, 谈起10年间村子发生的变化。
创作者每年最低收入在2万元以上,也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就业增收,有的在乐器厂务工,去干活的途中都会看到老百姓劳作,并升级改造了农家画廊,建起“天籁加依”景区和民族乐器展示中心。
沙漠、胡杨、农耕、丰收……生活中的景色和经历为木卡热甫江·艾海提等农民画家创作带来了不竭的灵感,